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学校(南庄三中)倡导“精彩校园,快乐成长”的课程理念,除了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以外,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。包括:无人机、机器人、3D建模打印、VR实验、木工坊等科技类项目,版画、园林、棋艺、书法、合唱舞蹈、管乐团、龙狮、武术、游泳等体艺项目类,为学生培养兴趣与发展特长创造良好条件,培养面向现代化,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。
一、平板班开启智能课堂
平板班建设始于2012年。从最初开设的三个平板班,逐渐成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学校,到2015年开办13个平板班,成为全国信息化应用先锋学校;三年时间,从无到有,从尝试到常态,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将学校教学逐步推向最优化。2017年,我校成为全国首届教育信息化应用典范案例学校;同年,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学校,2018年成为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中心校。
在教育信息化进入2.0时代的今天,我校的智慧课堂教学也进入2.0时代,在原有“三看点十招式”信息应用范式的基础上,提出南庄三中智慧课堂2.0版本,也称智能课堂。把信息应用范式提升为“三看点、五要素、十招式”;增加的“五要素”正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目标而设定的,分别为:展、询、疑、辩、思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升学习效率。
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,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,学校开设了无人机校本课程。该课程利用寒暑假和第二课堂时间进行培训,培训内容包括:无人机的组合拼装,以及操控无人机进行模拟与实际飞行。去年,在区的无人机比赛以及区中小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中,我校无人机科技小组均获得优异成绩。
科技小组还开展校本课程——基于水火箭的STEAM教学实践研究的特色课程。这是以水火箭为载体和多学科融合的课程,课程具体内容:1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和传统文化教育。2、在水火箭的制作过程中掌握各种材料和工具使用的动手能力。3、通过对水火箭发射数据收集、数据分析,改良水火箭,使学生掌握统筹分析的能力。对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起到积极作用。
3D科学馆创建于2016年,是佛山唯一的“3D教育示范基地”。科学馆总面积达600多平方米。由七大功能区组成,分别为:木工坊体验室;全息投影展示区;智能搭建与演练(创客与机器人)区;3D影院演示区;3D建模和3D打印区;科普图书角;虚拟和增强现实VR/AR室(科学探究室)。这些区域可以灵活地拆分和组合,适应学生开展各类的创客活动和STEAM教研活动。
科学馆落成之后吸引了大批学生,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。同时该馆也是全区的创客基地,面向全区学校开放,在佛山地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。
南庄三中木工坊是基于steam(项目式学习)的教育理念而设学习空间,是开展steam教育的新载体。木工坊占地40多平方米,坊内有木工区,激光雕刻区,讨论交流区,可以容纳10人小组学习。
木工坊并非简单地摆弄木头,而是需要同时调动学生的观察力、思维力、分析归纳能力、系统规划能力、动手能力的项目式学习过程。想做出一件优秀的木工作品,会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,还需要调动起孩子内在的各种能力,并非表面上敲敲打打那般简单。因此,学校开设木工课,除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,更是希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。
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木工坊正是一个能让学生好之,乐之的地方。